“醫(yī)生,請你看看我的孩子現(xiàn)在怎么了,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,坐不住、煩躁,有時莫名哭泣、流淚……”不久前,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剛滿十三歲的女兒小李(化名)在周口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早期干預科門診向醫(yī)生說。
經過小李和她媽媽的敘述得知:小李是小學六年級學生,是家里的獨生女,十分受寵,性格自我為中心,飲食不規(guī)律,經常挑食,愛吃零食,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一點都不吃,身材比同齡人偏瘦,面色暗黃,膚色不均,家長也沒有重視。
近半年來,小李突然變得喜怒無常,一個人在家時偶爾會掉眼淚,動不動就發(fā)脾氣,情緒激動、煩躁。稍有不順心,她就摔東西。對未來絕望,喜歡問活著的意義。夜間醒來,總是心慌出汗、胸悶不適。最近,情緒更糟糕。
早期干預科主任魏海燕以“通常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行為與情緒障礙”收入科室住院治療。
通過進一步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小李營養(yǎng)不良、輕度貧血,缺乏維生素、葉酸等,便對癥給予藥物及心理治療,認知行為矯正治療,健康宣教等一系列的綜合性治療,小李的情緒等各方面得到的很大的改善,情緒逐漸恢復正常,在醫(yī)生的評估之后,已順利出院。
魏海燕表示,雖然挑食普遍,但并非無害,已有研究顯示,挑食與情緒、體力和社會領域等方面受損有相關性。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:
1 樹立正確的飲食觀
民以食為天,要想健康的生活,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,飲食的重要性,關系到自身的健康。
2 家長應注意烹調方法
食物的品種花色要多樣,搭配合理。要保證食物的新鮮,烹飪科學和衛(wèi)生。巧妙改善食物的外觀,讓食物看上去更有吸引力,配上好看、可愛的餐具,這些對于孩子有獨特的吸引力,可以增加食欲。
3 家長要善于誘導
家長在進餐時應有意識地培養(yǎng)和教育孩子葷素菜均食,有什么吃什么。對那些不愛吃蔬菜的孩子,家長要耐心告訴他們吃蔬菜的好處。其實家長的語言暗示對孩子影響較大。
4 家長首先做到不挑食
在與孩子吃飯時要避免說什么好吃,什么不好吃,否則在孩子的腦中會印下“愛吃”“不愛吃”的不良習慣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,不挑食偏食,孩子耳濡目染,當然會受到良好的影響。
5 創(chuàng)造良好的就餐氣氛
在餐桌上切忌訓斥和打罵孩子,也不要用恐嚇等偏激手段,去強迫孩子吃或不吃某種食物。吃飯時,可以將電視機關掉,把書籍和玩具等物品收起來,停止一切無關的活動,專心地吃飯。
6 親子同餐
與父母一起進餐,當父母對食物表現(xiàn)得饒有興趣時,孩子進食的欲望也會有所增強;如果有挑食現(xiàn)象,父母可以對孩子出現(xiàn)的挑食現(xiàn)象進行及時的糾正。
7 讓孩子參與烹飪
哪怕是打打下手也行。親自參與制作食物,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會有所提高。